随着对被动综合和时间意识的溯源式的探究,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已经布展到了清醒意识的最开端。而且随着注意力或反思目光的转向,原本所谓“无意识”的内容都会成为主体“负责任”的范围。作为胡塞尔的助手,作为由胡......
萨特哲学的鲜明特征是强调自由,大力张扬自由像一根红线贯穿他的整个哲学。本文主要依据萨特的哲学代表作《存在与虚无》中的几个例证来探讨这一问题。一了解萨特的自由思想须从其哲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在萨特哲学中,......
《三篇虚拟场合的演说》(1845年)[1]并非逢场之作,它们在严格的词义上是虚拟的。写作其中最后一篇演说时,作者想到的原本不是一篇墓前演说,而是对这样一篇演说的深化性补充,它在欧洲人对死亡的关怀的丰厚......
ae“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萨特是存在主义在法国的最大代表”,这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各位同仁。一、“存在......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存在与虚无》出版于二战期间的1943年10月。从理论方面来说,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阐述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其美学思想的存在论基础并成为他战后提出的“介入文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存在主义从不关心认识论问题,尤其不讨论有关自然界的认识论问题。这对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来说也许是真实的,但至少对萨特来说并非如此。实际上,萨特并不反对认识,他反对的只是认识第一......
萨特的永恒价值何在?他是哲学家、文学家,也是政治活动家,在这几个方面都创造了重要的业绩,从萨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来说,他对我们的价值今天看来还在于,他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政治家,但......
克尔凯郭尔(S1Kierkegaar,1813—1855)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思想者。他生活在19世纪初的欧洲小国丹麦,只活了42岁,他没有职业,既不是哲学教授,也不是文学教授,但今天全世界的哲学系与文学......
为什么是“形象分析”?这是因为,Either/Or一书有意打破了传统哲学的叙事方式,转而采用了文学的笔法,“虚构”出了审美者A和威廉法官B这两个人物,由他们出场展示各自代表的审美和伦理生活方式的特点。......
法国现代作家尼藏,说“萨特堪称一位法兰西的卡夫卡[1]。”这话很有道理。因为萨特与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的卡夫卡的小说都脱离了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小说的传统,而继承、恢复、发展了十八世纪欧洲哲理小说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