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是西汉时期最著名的“《春秋》公羊学”大师。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认为,他的“《春秋》公羊学”是汉武帝和整个西汉的根本治国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有人甚至还把汉武帝以后汉帝国的主要政绩都说......
对于自今往前的2500年来的中国来说,董仲舒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人物,是他从思想上和认识上真正地构建了一个以孔孟之道为统治思想的、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社会结构极其稳定的社会秩序。不能真正认识他的政治思想,......
一、黄老思想在道家思想宗教化中的作用黄帝继神农之后,统一华夏,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他曾问道于广成子,得道升仙。他的清净之术为道教所推崇,尊为道家始祖。战国时,黄帝学术逐渐被道家所吸收,从而专门崇......
河间献王刘德,景帝第二子,景帝前二年立,由于他在王国中高举儒学,聘求幽隐,以重金搜求天下遗书,广招天下贤士,遂使河间成为了声名远播、鼎盛一时的儒学中心。这个中心对景武之世儒学的发展与变迁起到了极为重要......
一、学者对《要》篇“五正”的研究在马王堆帛书易传的《要》篇中,有完整的一段话,是孔子在讲完《易》有天道、地道、人道和四时之变后,又讲《易》有君道,其曰:故胃之《易》又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尽称之,五正之......
帛书《易之义》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易》之卦爻象、卦爻辞的解释,来阐明作者对《易》的理解。由于学术界尚无对《易之义》文本的系统阐述,故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将《易之义》的思想内涵揭示出来。一、键川合论......
前言《昭力》是帛书《易传》的最后一篇,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其与前面的《缪和》实际属于一个篇章。但笔者认为两者虽然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且《昭力》篇末所标字数也似乎是《缪和》与《昭力》两篇字数的合计,但不......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王朝更替为特征的专制集权社会,每一代几乎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在王朝走向衰亡、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时候,除了社会底层以暴动的形式反抗腐朽统治外,这种腐朽统治也往往遭到进步士人的针砭......
冯友兰先生曾说:“盖中国早期之哲学家,皆多较注意于人事,故中国哲学中之宇宙论亦至汉初始有较完整之规模,如《易传》及《淮南鸿烈》中所说是也。”1其实至少在战国时候,宇宙问题就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儒学”一词已沿用了两千来年,其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当我们今天习惯以这一概念来称谓儒家的学问时,我们似乎并不清楚这一概念之产生与衍变的历史,更不清楚在汉儒那里,它又往往别称为“儒术”。汉儒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