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三国_晋_南北朝哲学

【王晓毅】东晋“易象妙于见形”之辩及其意义

东晋咸康至永和时期,玄学清谈达到了鼎盛。作为“三玄”之一的《周易》,自然是重要的论题,留下了一些针对易学问题的论战记载。但仔细分析这些文献记载,有价值的思想资料十分罕见,其中《世说新语·文学》记载的一......

阅读全文

【沈顺福】本末论与王弼的哲学贡献

  在中国哲学史,王弼具有重要地位,亦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里程碑性人物。王弼究竟功在何处?他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哲学问题,以及如何处置它?这些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一、本源的困惑:历史问题[见英文版第6......

阅读全文

【王晓毅】西晋贵无思想考辨

西晋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是西晋后期历史上唯一政局相对安定的时期。在这短暂的九年时间里,魏晋玄学出现继正始之音后的第二个高潮,史称元康玄学,其中最有影响的学派是以王衍、乐广为首的贵“无”派......

阅读全文

【赵晓斌 束景南】汉魏六朝礼与佛教的中国化

在古代中国,“礼”是一个涵义丰富的范畴,总括礼物、礼仪、礼制、礼义等多个层面,是整合了物质、制度、伦理、价值观的庞大文化体系。尽管儒家高扬“克己复礼”的旗帜,但实际上,礼并非儒家所创,其发轫和繁荣远早......

阅读全文

【闫春新】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文化和经学发展都多元化的时代。笔者则进一步认定,就先秦儒家经传诠释而言,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东晋才最具有经学注解多元化的特色。笔者不揣浅薄,拟就此学界涉猎......

阅读全文

【刘季冬】试述王弼《老子注》思想之归属

一、从中国传统经典注释方式谈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是通过注释经典的方式来实现的。传统经典注释的方式概括地讲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追求经典原意,也就是孔子自我评价的“述而不作”;另一种是借注释经典......

阅读全文

【康中乾】对向、郭《庄子注》疑案的一种判定

一今本《庄子注》究竟是向秀的著作还是郭象的著作?对这一历史疑案至今未有可靠的结论。引起这一聚讼的是《晋书》向、郭本传的记载和《世说新语·文学》篇中的一条记载。为了明其渊源,现不妨将这三处的记载文字录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