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二十七、三十六
说林上第二十二
《史记‧韩非传》索隐:“《说林》者,广说诸事,其多若林,故曰《说林》也。”分上下二篇,上篇汇集了三十四则故事,下篇三十七则。内容广泛,涉及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可读性强。学者们认为是韩非为写作和游说所准备的材料,因而都能围绕韩非的学说,且多在他篇中出现过。
用人第二十七
韩非在多篇中,反复的强调的见能授官、士不兼官、明赏必罚等思想,更反对心治,力倡法治的法家思想,最后更指出君王应审慎处理与近臣间关系的重要性。
‘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
难一第三十六
本篇分九则历史故事,韩非依序进行驳论:
从效益观点出发反对忠信崇尚诈伪;
反对君主“以身为苦”,以德化民,提倡以赏罚和处势治国
1、成语:自相矛盾
反对儒家靠推己及人之爱治国,提倡通过“庆赏信而刑罚必”,防止臣重擅主;
1、‘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
2、‘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安有不葬之患?’
反对孔子的礼,提倡不以礼之依违定是非,而以功罪定赏罚;
反对臣下极谏,明确君臣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
1、‘夫非其行而诛其身,君之于臣也;非其行,则陈其言,善谏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之于君也。’
2、‘夫为人臣者,君有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之,此人臣之礼也。’
贬黜隐士,明确君主与在野的处士的等级关系;
“罪刑法定主义”,反对大臣之间分谤,强调依法行责事;
1、‘若罪人,则不可救,救罪人,法之所以败也,法败则国乱。若非罪人,则不可劝之以徇,劝之以徇,是重不辜也,重不辜,民所以起怨者也,民怨则国危。’
强调以“势”治国,尊主明法;
1、‘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信乎卿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诎乎民萌。’
认为治国之忧不在于一用两用,而在于君主是否有“术”。
1、‘主有术,两用不为患;无术,两用则争事而外市,一则专制而劫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