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孔子改善”为精神原则,以“新百科全书”为知识生长的基本方法,以未来的共同问题为出发点来构建跨文明的相聚点,并最终形成跨主体性。这是未来知识发展所需要的跨文明条件和跨主体性的一种可期远景。关键......
提要: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在当代学界获得高度关注,也在一些实践活动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如何理解其空间理论,依然聚讼纷纭。其中,空间和语言的关系是其空间理论的关键之一。空间和语言的关系研究在语言学和语......
摘要:创世史观的历史哲学,基于历史性的三维概念:(1)创世性的存在论事件。以存在论为方法来解释人类文明的结构和秩序如何被创造出来,即解释结构—秩序的起源。这是历史性的本源维度。(2)递归的问题。以“溯......
提要:克尔凯郭尔哲学生涯的开端始自他对以黑格尔和黑格尔主义为代表的欧洲思辨哲学传统的批判,体现在他对“现实”、“生存”和“单一者”这些概念的全新阐释之上。但在《爱的作为》当中,克尔凯郭尔从基督教立......
提要:秉承《正义论》中“理想理论-非理想理论”的划分,罗尔斯在《万民法》中进一步将自己的理论拓展为“现实乌托邦”。该主张为其正义理论赋予了面向“现实的”维度,也让一些学者认为罗尔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提要:作者试图分析两个问题:如果要研究由非合作博弈发展出合作的可能性,什么样的理论实验博弈的设计才是合理和普遍有效的;什么是最可能形成合作的条件。其中以罗尔斯、艾克斯罗德和哈贝马斯的设想作为具体分......
康德的伦理学一般被称作义务伦理学,重在从义务、善的意志、行动准则、道德法则等角度入手阐明行为的道德价值,在这种伦理学看来,“一个出自义务的行为具有自己的道德价值,不在于由此应当实现的意图,而在于该......
一、可行能力理论的内在理论理路玛莎·C.纳斯鲍姆(MarthaC.Nussbaum)是当前美国最杰出、最活跃的知识分子之一,在公共生活领域倡导和实践其理论,是她始终如一的抱负。本文所要阐发的可行能力理......
托马斯·阿奎那早在11世纪就通过阿拉伯哲学家的译介系统注解了亚里士多德的各种著作,从而成功地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基督宗教的思想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整合,为此,托马斯常以“哲学家”(thePhilosoph......
引论:意向性与超越的困境在现象学的传统中,对意向性的探究始终占据核心位置。即便作为概念术语的“意向性”被新的名词取代,自胡塞尔所开启的问题始终如一,并引发了每一位现象学家的思考。而这一问题在本文中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