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哲学流派  >  实用主义  >  正文

【钱满素】作为美国民族精神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至今仍很活跃。但实用主义从诞生到现在,始终受到来自各方的不同误解,阻碍了其合理部分的被吸取和采纳,因此将其要点作一简单梳理,甚为必要。

实用主义产生的背景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和任何一种能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哲学思潮一样,它的产生和被接纳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和思想条件。

首先,正如詹姆斯所指出的,实用主义的产生“是和过去五十年来人们对科学真理所抱的旧观念的破产分不开的。”(注:〔美〕威廉·詹姆士:《人本主义和真理》,《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91页。)自然科学在19世纪下半叶中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极大地动摇了传统思想及传统思维方式的根基。科学的发展不仅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的宗教时期,而且使人告别了单一固定的思维。现在人们明白了,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即使科学理论也并非绝对正确,也可能被证明是错的,是可以不断修正改进的,这就引起了认识论上的飞跃,为重新定义真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对传统哲学提出了挑战。当时的哲学界中,无论何种派别,都是从概念到概念在进行研究。哲学家们热中于抽象地争辩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热中于建立自己的体系,再将现实来适应其体系。哲学越来越脱离人类的实际生活,脱离普通民众。同时,与自然科学相比,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也显得落后陈旧。对此,一些哲学家感到十分不满,他们迫切需要纠正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使哲学能够重新和人生结合起来,为人类服务。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注重行动和效用的哲学,虽然其中有些思想来源于欧洲的先哲们,但它终于在美国形成独立的哲学体系和强劲的社会思潮,这决非偶然。美国几百年从无到有的开拓进取的历史,美国人讲究实际的作风以及反传统反权威的精神是实用主义得以产生发展的土壤。当时机成熟时,这种哲学首先在当时美国文化的中心——哈佛大学所在地的坎布里奇萌生出来,19世纪70年代实用主义的创始者们在这里发起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的小型哲学探讨会,自称为“形而上学俱乐部”。

实用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实用主义从皮尔斯和詹姆斯等人创建“形而上学俱乐部”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杜威和路易斯的相继逝世而告一段落。这阶段称为古典实用主义,这是实用主义从奠基到形成声势,并作为主流发挥影响的阶段,也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黄金时代,甚至是美国哲学的黄金时代。此后欧洲大陆的弗洛伊德心理学、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等新思潮纷至沓来,逐渐取代了实用主义运动的主流地位。同时,实用主义也开始了一个与这些新思潮相结合的阶段,直到产生了当代以蒯因为首的新实用主义。但也有学者认为此类移花接木的主义已经采取了不同的哲学立场,谈实用主义还是应该谈古典实用主义。近来,古典实用主义在美国颇有复兴之势,政府专门投资出版了更为完整的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的文集,对他们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实用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再发现,事实证明它仍然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哲学,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

查尔斯·桑·皮尔斯(18391914)是“形而上学俱乐部”的发起者,也被公认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他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就读于哈佛大学,后来也曾在哈佛讲过学,但从未受到正式聘请。他一生贫寒,很早退休在家,终生从事哲学研究和写作,却未曾出版过专著。皮尔斯的父亲是哈佛大学著名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从小给予皮尔斯严格的逻辑和哲学训练,培养了他独立创新的思想方式。

1871年,皮尔斯将俱乐部的讨论结果以文章的形式加以总结,并将他们的思想归结为“实用主义”。六年后,他在此基础上写成两篇文章,发表在《通俗科学月刊》上,于是,《信仰的确定》和《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楚》两文便成了实用主义的奠基。

皮尔斯将人的思维与其行为相联系,提出思维的全部功能在于确立信念,而信念就是决定如何行动的习惯。人的一切愿望和行动都受信念支配,人之所以要有信念,是为了平息怀疑,克服焦虑,然后决定行动。人的思维活动由怀疑焦虑所激发,以确定信念为目的,怀疑—探究—信念就是思维的三步曲。

皮尔斯将确定信仰(也许译成“信念”更合适,但此处随众)的方法归为四种。第一种是固执的方法:任意选择个人愿意采取的信仰,不顾事实的变化,也拒绝任何别的信仰,只是坚持自己一贯的看法,以保持平静和确定。第二种是权威的方法:由外界的力量如教会、国家等将一种信仰强加于个人,并用权力禁止任何其他信仰,以达到社会的思想一致。第三种是先验的方法:由人们在不同的信仰中进行比较选择,最后理性地根据个人的爱好来确定自己的信仰。皮尔斯在指出了这三种方法的缺陷后,提出了他的第四种方法,亦即科学的方法,就是运用科学实验及逻辑推理来确定信仰。或者说,凭借外界的永久性,凭借人们的思维对它没有影响的东西来确定信仰,并通过该信仰所引起的行动和产生的效果来对它加以评判抉择。由此,皮尔斯将科学引进了人文的范畴,使信仰的确定不是取决于人性的因素,而建立在客观外在并可验证的基础之上。

皮尔斯认为,观念的意义完全在于它在人生行为上所产生的效果,这就是有名的皮尔斯原理,也是实用主义的基本原理。信念无所谓真假,只存在有用无用,观念的意义在于使人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以达到人生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去认识世界。哲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获得知识、发现真理、确定信念和达到人生目的上。真理乃使人深信不疑的观念,真理不同于谬误之处就在于它能将人带到目的地。

虽然皮尔斯最先提出了实用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真正将它系统化并推广到社会的是威廉·詹姆斯(18421910)。詹姆斯不仅是实用主义的真正奠基人,也被认为是美国哲学的创始人。他生于纽约,父亲是自由派神学家,弟弟亨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小说家。詹姆斯年轻时经常往返于欧美之间,1869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以后依次在哈佛担任生理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

詹姆斯早在“形而上学俱乐部”里就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思想。1898年,他在加州大学作了《哲学概念和实际效果》的著名演讲,对皮尔斯在20年前发表的实用主义理论加以阐明和发挥,使之广为流传,并从此开始有系统地建构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詹姆斯一生著作等身,对美国思想学术界影响深远,是美国哲学和社会理论精神的卓越代表。他创立了机能心理学以取代结构心理学,他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引起了文学创作的新潮流,他将宗教与人的心理相结合作出了精辟的考察,而他的《实用主义》一书则是实用主义的经典著作。

詹姆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实在的基础是主观的,经验既包含主体,也包含客体,既有意识,也有物质。感觉具有原始的浑沌,其自然状态并非割裂的,而是如流水般绵延流动,他称之为“意识流”。意识的功用是使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人有选择地从意识流中挑选一部分,用来引导行动,应付变化的外在世界。

詹姆斯的真理观与皮尔斯的看法一脉相承。首先,他提出实用主义是一种方法,是确定真理的方法。任何真理都不过是人为了方便而作出的假设,并无神圣的必然性。因此,确定真理不是看最先的原则,而是看最后的效果,这就是真理的兑现价值。其次,真理是行动的工具,人掌握真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因为真理是有用有益的,它能引导人达到目的,得到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的也就是有用的,有用的也就是真的。最后,真理并非一成不变的,人类的经验常常会越出以往的真理,因此真理是在经验中形成,是证实和生效的过程。

詹姆斯试图将实用主义和宗教相调和。对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根据实用主义的原则,只要关于上帝的假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能令人满意地起作用,那这假设就是真的。”(注:〔美〕威廉·詹姆士:《人本主义和真理》,《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2页。)但实际上,上帝的存在并不是他关注的问题, “不管有没有设计者,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才是真正的问题”。(注:〔美〕威廉·詹姆士:《人本主义和真理》,《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61页。)所以,詹姆斯承认宗教的意义和价值是从宗教对人的心理效用而言的,因为宗教已经成为那么多人的心灵安慰、精神上的休假日。他不去否认创世主,但并不指望创世主的拯救,他强调世界的可塑性和得救的可能性,认为创世者给了每个人机会,得救要靠每个人的积极行动和努力。

约翰·杜威(18591952)由于广泛的讲演和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成为实用主义大师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他生于佛蒙特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佛蒙特大学毕业后,进入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颇深。后来杜威在芝加哥大学执教,思想逐渐转向实用主义。1903年芝加哥大学成立10周年时,他和米德等人在《逻辑理论研究》论文集中发表了自己的实用主义观点,从而宣告了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诞生。

杜威将他的实用主义称为工具主义,将思想看作是人应付环境的工具,而真理作为思想观念的一种,不过是有效用的假设,是取得成效的工具。真理起工具作用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实验的过程,真的就是被证实了的,因此杜威非常重视社会实验,主张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研究人类的社会生活。

杜威把实用主义引入政治和社会学领域,对民主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只有民主的协商探讨的方法才是与科学实验相一致的方法。他还提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只有在民主成为生活方式的地方,民主作为政治制度才能有可靠的保障。社会民主的基础是个人的自由与平等。民主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由社会的全体成员不断地去争取和维持。杜威反对暴力革命,认为用暴力去改革社会只会引起以暴抗暴的破坏性后果。他主张改善主义,让人性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同步进行。个人的行动和道德进步是社会改革的必要条件,而教育则是提高个人素质最重要的手段。为此,杜威重视教育,创办实验学校,改革只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法,主张在行动中学习成长。

在杜威之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一直没有间断过。乔治·赫·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将人的心灵看作是人的社会行为的产物,是在用意义符号进行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悉尼·胡克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历史非决定论,强调人的行动改变历史的可能性。但他提醒民主社会一定要提防英雄人物,因为他们最有可能篡改民主。再往后,也许由于实用主义在美国已被社会普遍接受,作为一个哲学运动,它逐渐趋于平息,哲学家们的社会影响减少了。不论是路易斯的概念论、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莫里斯的科学的经验主义,还是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或罗蒂的认识论行为主义,似乎又都回到哲学家的书斋里去了。

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

实用主义是一个统一的世界观和哲学运动,它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可大致归为四点。

一、以人为本的经验主义。大多经院派哲学家认为实用主义过于世俗化,缺乏思辩性,称不上哲学,但这正是实用主义对哲学具有全新看法的结果。哲学界一向在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这样的概念和问题上争论不休。实用主义称这类形而上学的争辩为毫无意义的咬文嚼字、哲学的垃圾和懒汉的快乐。在他们看来,这些二元之争已经使哲学远离了人的问题,失去了一般民众的信任。詹姆斯说:“对于看不出有未来的明确后果可以遵循的哲学辩论,多数人本能地掉头而去,而实证主义者和科学家则深思熟虑地掉头而去。”(注:〔美〕威廉·詹姆士:《人本主义和真理》, 《实用主义》,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5354页。)

实用主义者认为传统哲学割裂主体客体、精神物质,把原本不该分的东西分开,然后又来侈谈弥合,纯属荒谬。实用主义要超越传统哲学的整个框架,从根本上取消这类无谓之争,拒绝非此即彼的选择,拒绝采纳其中任何一种,完全另辟蹊径,从全新的角度来开创哲学。那就是将哲学与人类行为和生活经验直接相联,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问题变为探索解决人的问题。实用主义关注的是人作为生物体的活动,并且将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依照科学模式来构造哲学,以便指导社会实践。他们重新确定哲学的目的是为人,以人为本,只有人才是哲学的中心。哲学也不仅仅是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而是要对人有实用价值,给人以智慧,帮助人学会如何应付环境、改造环境,取得成功。詹姆斯说,哲学的重心必须改变它的位置,恢复人间事务的权利。真理的证实过程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目的的过程。

实用主义者们主要是通过对实在、思维、经验等概念进行重新解释来取消二元之争的。皮尔斯首先把思维同人的活动相联系,他对“实在”这一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将它同时包括具体事物和一般共相、物质和意识、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他指出,所谓实在,就在于它具有实在性的事物所产生的特殊的可感觉的效果。詹姆斯在谈到哲学上的两难时,首先强调争论双方观点所产生的实际差别。他提出需要一条调和的中间路线,那就是实用主义。他说,实用主义在注重特殊事实上是和唯名主义一致的;在重实践上是和功利主义一致的;在鄙弃无用的抽象争论上是和实证主义一致的。和皮尔斯一样,他认为实体是我们感觉到的一组属性,不是独立的,是被人创造出来的。经验是唯一的存在,它极其丰富、复杂,具有连续性,是相互作用和交融的整体,既包含过去,又决定将来,任何对它的区分都只能是功能性的。詹姆斯的“彻底的经验主义”指的就是要还原被割裂分离了的经验,使经验重新获得它丰富的实在性内容。

杜威认为,17世纪以来的哲学家们将经验等同于主观意识是错误的。经验不等于纯知识,经验就是做事,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本身就包含着协调、综合、推理等理性思考。在行动中,人将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了。实用主义取消唯心唯物之争的观点被认为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哲学的问题现在是人的问题了,人不仅是认识的主体,更是活生生的行动主体。人是中心,价值的最终判断在于是否有利于人,是否让人满意。

二、思想是人应付环境的工具。实用主义者把人看作行为的有机体,人的思想起源于动物对环境的反应,因此思想不过是人应付环境的工具,用以摆脱困惑,建立信念和行动习惯。皮尔斯认为思想的唯一意义就在于它所引起的行动和产生的效果。意义结构就是习惯,或者说,是人们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定势或倾向。詹姆斯认为,意识是神经系统应付环境的工具,人的内部器官顺应外部世界,以保证生存的成功。人的心理和生理是一致的,观念带来的好处是人们去寻求它们的唯一理由。理论是可以依赖的工具,而不是谜语的答案。一切理论都是工具性的,是适应实在的精神方式。

杜威进一步发挥了思想作为工具的意义和过程,他认为思想和一切工具一样,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产生的结果中表现出来的功效,在于使人更好地对环境作出反应。思想起源于疑难,最终也是为了解决疑难,其间的过程便是杜威著名的“思想五步说”,简单地讲就是(1)疑难困境的出现;(2)确定疑难所在;(3 )假设解决疑难的种种方法;(4)分析比较这些方法可能产生的结果,选定假设;(5)证实假设,若不适用便为谬误,若适用便为真理,疑难得到解决。

“实用主义”这个词来自希腊文“行动”一词,意即通过实践的效果来解释观念的方法,思想是人应付环境的工具,思想由它在实际行动或操作中产生的后果来确定其真伪。所以詹姆斯一再强调,不是看最先的原则,而是看最后的效果。

三、真理是有效用的假设。实用主义将真理视为思想的一种,所以真理也是工具,但必须是有效用的工具。皮尔斯认为,真就是信,就是使人摆脱怀疑的状态。一个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真能够对某人产生具体的差别。人生来就继承了一大堆不可摆脱的知识,经过多次检验,人们从实践中判断思想观念的真伪。真理与谬误的不同在于:按照真理行动,人能达到目的地而不迷路。詹姆斯说,一个概念“只要能证明对人生有任何效果,它就有一定意义;只要这意义是适用的,它就有一定真理”。他最有名的说法是:“‘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注:〔美〕威廉·詹姆士:《人本主义和真理》,《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4页。)杜威也说过,真理即效用。 他还指出,这里的“效用”指的不仅是对个人的效用,更是社会公众改造经验的效用。

实用主义者们将效果看得重于理论。他们认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人的工具,用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真理也只是方便简单的工具,它是社会实践中人们所共同赞成和信任的观念,它是靠了依据它行动所产生的效果而成为真理的。与其他由人所发现的理论一样,真理不过是一种假设,它是否符合事实必须通过行动的效果来检验。

詹姆斯认为真理不是实在的摹本,不是静态的认识,而是实证生效的过程。任何理论都不是绝对的,但在其经验范围内却是真的和有用的,能总结旧事实,引导到新事实。每个人都有一套旧看法,碰到新经验后,旧看法就遭到挑战。但人总是倾向于保留旧看法,所以在不得已修正旧看法的过程中总是小心翼翼的。最后,他所形成的新看法必须能协调新经验和旧观念,将旧看法与新事实结合起来,并使旧看法受到最小限度的干扰,使新观念受到最小限度的抵触,使经验的各部分处于最满意的关系之中,而这新观念也就是新真理。真理经常会被层出不穷的新经验所超越,当经验越出真理,不再适用的真理就只能被抛弃,因此真理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绝对普遍和永远正确的。詹姆斯说,“我对于‘绝对’是敬意太少了。”(注:〔美〕威廉·詹姆士:《人本主义和真理》,《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2页。)真理是工具,用来指导行动,它永远只是假设,是要变的。

实用主义者虽然反对绝对主义,但并不就持相对主义。他们主张的是多元,承认和容忍差异的合法性,但要能辨别好坏。他们既反对道德绝对主义的那种独断专横的压制,也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那种不负责任的宽容。他们要从僵死的教条和抽象的原则中解放出来,提倡理性思考和思想开放。

四、社会渐进的改善主义。实用主义者从理论所导致的实际效果出发,认为真理是多元的。皮尔斯提出“可错论”,认为任何真理都需要改进,如果信念与经验发生冲突,必须抛弃信念。詹姆斯认为没有一种理论绝对是实在的副本,宇宙尚在处处成长,何况真理。真理与真理之间也往往是相互冲突、彼此推翻的,每个真理都要受到其他真理的攻击和考验。

既然实用主义者认定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是不断的自我纠正,这就决定了他们反对任何自称的唯一真理。既然思维是怀疑——探究——信念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他们主张对任何事物进行自由研究、自由探讨。实用主义者们反权威反教条,也反对保守停滞,提倡超越传统,发挥个体的创造性,积极进取。

詹姆斯说,实用主义者不会为崇高的原理过分狂热激动的,而是用冷静的头脑投入到经验之流中去。他们面对事物的具体性,面对将来。对于社会的改变和人类的得救,他们采取的态度是改善主义,介于不可能得救的悲观主义和必定得救的乐观主义之间,亦即可能得救,但将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要看每个人如何以行动去争取。世界是可以改善的,但未必是整体同时改善,更可能是逐步改善。在信奉社会进化这点上,实用主义肯定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詹姆斯说:“达尔文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知道偶然变化的力量。”(注:〔美〕威廉·詹姆士:《人本主义和真理》,《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59页。)社会正是在点滴的变化中进步的。

杜威在将实用主义应用到社会变革方面做得最多。他说,人性可变,社会也可变。人性决定社会的产生和变化,人性中并非只有人固有的需要,或曰先天的冲动,也有后天的习惯。个人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总和,民主的社会既要保护个性,又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相协调。冲动是人的存在的表征,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中心,它能使社会免于僵化。人性的生成实际上是人的本能社会化的过程。人性与社会一直在相互作用,不断变化。杜威坚决反对暴力的变革方法,因为暴力不能说明正确,反而只会限制理智的运用。他明确提出改善主义的论点,主张促使社会逐渐进化,他认为这是最少浪费最少破坏的社会改革方法。他还说明,改善主义的方法也就是民主的方法、合作实验的科学方法。在民主宽容多元的气氛中,人们彼此讨论,交换意见,民主决策,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使社会逐步得到改善。实用主义者反对社会决定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并非命定。至于何种可能性将转化为现实,则取决于人的积极行动。

实用主义在美国的社会实践

实用主义在美国不仅是一种哲学,也是广泛的社会实践,这不仅由实用主义强调实践的本质所决定,也是由美国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实用主义在美国的产生,其本身就如詹姆斯关于新真理形成的说法,是对美国人求实进取精神的继承和总结,协调了这一民族性格与美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终于发展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平民的哲学,表现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领域。

一般说来,美国人是重经验重实际的,他们关注社会现状和具体现实远胜于抽象的理论。他们不重思辩而重常识,不纠缠于概念定义的争论之中,对任何理论不采取教条的态度,而是重其实际功效。在美国的政治竞选中,争论的大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极少抽象的意识形态之辩。美国的历史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是谁提出,都有被采用的可能。美国的司法遵循习惯法的判例法原则,重在先例。美国法学思想的代表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注:Max Lerner, America As A Civilization, Simon& Schuster,1957, P.427.

美国社会是多元的。这个移民国家本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幅员辽阔,气候地貌都呈现多样化,再加上联邦制的实行,各州有自行其事的权利,多样性是合理合法地存在。美国成为一个民族是建立在多元的基础上的,必须容忍和适应不同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美国人在这多元的世界里形成了对真理多元的看法。他们不承认唯一真理,很少意识形态的忠诚,只以宪法为准。而宪法不仅不规定法定思想,还禁止统一思想,禁止规定国教,承认不同的利益和思想,保障公民的思想言论出版等表达自由。

美国人是反权威的,他们既不承认思想的绝对权威,也不拜倒在领袖的权威之下。从殖民时期起,清教徒就严肃对权力的监督。民众对领袖有自由评判的权利,就是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罗斯福等享有崇高威望的总统也不例外。他们认为即使民选的领袖也完全可能成为独裁者,必须加以防范。

美国人具有反传统的传统。他们认为真理不是绝对的,不是机械的条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得到个人和社会实践的不断证实。他们持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僵化,鼓励探索。有时他们追求新奇到了标新立异的地步,明明在传统里,也自认为在反传统。

美国人注重实干,不尚空谈。早年的拓荒精神一直延续下来,生活就是求生存求发展,适应和改造环境,使之更适合人类生活。美国人相信有所作为的观点,富于实验精神。立国制宪时,他们便将专利权写进了宪法,鼓励发明创造。看看今日人类文明中所普遍享受的东西,很大一部分由美国人所发明。他们的教育反对死记硬背,重实践和创新精神,受教育者具有更多使教育适合自己要求的灵活性。

美国人习惯于合法改革而不喜欢暴力革命。在美国几百年的政治中,每出现分歧,都会展开激烈的全民讨论,试图用协商的办法加以解决。除了在奴隶制问题上妥协失败外,一般都能使矛盾由尖锐趋向缓和。政权在不同的党派间移交时,也都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各自尊重选举结果而不必动用军队,诉诸武力。每当社会发生问题时,总会掀起改革之风,民间广泛参与,上下合作,合法地改变社会。也许正因为美国存在着和平改革的可能性,所以避免了不必要的社会动荡和暴力流血。美国工会也不同于欧洲工会,走的是改良主义的道路,他们回避社会主义主张,不另组工党,不企图推翻现存秩序,而是在现有的两党制基础上,利用选举等合法手段进行操作。他们追求的是现时现地的福利目标,遵循的是实用主义的改善路线。

 

(原载《社会科学论坛》199909期。录入编辑:乾乾)